目录
教授专栏
黔东南侗族琵琶歌演唱技巧及特征研究肖育军;肖箫;4-6
地方高校与社区音乐教育互动发展模式研究王彦蘅;7-9
本真性视阈下非遗民歌的传承研究刘敏;10-12
西方音乐史对钢琴演奏的影响朱婷;13-15
博士论坛
自信与自觉:理性思考中国歌剧的发展孙鹏飞;查华;16-19
论审美观照下的美声唱法中国化进程杨悦;20-22
在日华人民族乐团生存现状研究——以关西地区华人乐团JCM为例邵欢欢;26-28
俄国钢琴练习方法在我国高校教学的实践张乔竣;29-31
音乐教育研究
世界主流教学法在音乐教学实践的应用分析李佳忆;32-34
高校音乐教育与民间音乐文化的现代化传承——以雷州半岛音乐文化传承为例蒋雪;35-37
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流行音乐教育中的实践研究王浩宇;38-40
新形势下高校流行音乐教学的策略旷骏祥;41-43
当代高师声乐小组课教学改革探索陈淳;44-46
高校声乐教学中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路径徐春潇;47-49
意大利室内乐声乐教学模式对高校声乐教学的启发叶紫菡;50-52
高校钢琴即兴伴奏教学改革模式探究李海燕;53-55
疫情下音乐教学与网络资源的运用王萌萌;56-58
海洋音乐融入海洋大学多学科教学中的可行性探究陈旭;林岚锌;59-61
肖邦作品《冬风》的教学新解陈永斌;62-64
民族音乐研究
从赵松庭笛乐艺术看《幽兰逢春》的创作鲁佳男;65-67
二胡曲《良宵》不同演奏版本比较分析——以朱昌耀、宋飞、于红梅演奏为例靳薇弘;68-70
扬剧金派唱腔的发展与特点崔希;71-73
试析中国民族乐器资源融合的新路径王立源;74-76
外国音乐研究
伊丽莎白一世时期的主流音乐张彦;77-79
拉赫玛尼诺夫“钟声”情节中的悲剧色彩探析——以《升c小调前奏曲》为例孟晓;杨萌萌;80-83
作曲技术理论
试析朱践耳序曲第二号《流水》中民族化特征的和声运用刘赏月;84-86
论十二音序列音乐对20世纪音乐的影响——以彭志敏《新音乐作品分析教程》前三章为例张文源;87-89
《总谱读法》的价值与思考孙郑音;90-92
古典主义时期至浪漫主义时期音乐语言风格的衍变——围绕贝多芬和门德尔松作品的音乐结构展开杨愷;93-95
一种新型的多维化MIDI创作工具——ROLI Seaboard在电子音乐制作中的应用杨心祎;96-98
表演艺术研究
公益歌曲《看你的眼》音乐分析与演唱诠释张丽慧;99-101
声乐演唱中的技巧与情感处理张强;韩秀琴;102-104
迪里拜尔声乐教学理念在歌唱实践中的运用刘媛媛;105-107
论流行演唱中的空间意识刘成博;108-110
琶音练习在爵士吉他即兴中的应用于朝;111-113
德彪西《水中倒影》的踏板运用——以意象性表现为例王冠奇;114-117
肖邦《幻想曲》Op.49的创作风格及演奏要点郭佳云;118-120
试析肖邦《g小调第一叙事曲》Op.23 No.1的演奏技巧崔佳萌;121-124
李斯特《西班牙狂想曲》民族性舞蹈特征及演奏研究吕超;125-127
钢琴演奏中控制和缓解紧张心理的方法探索刘红梅;128-129
舞蹈艺术
舞蹈专业视角下的音乐基础理论课程教学探索崔玉洋;136-138
文化符号视域下的广西舞剧创作研究——以舞剧《花界人间》为例高旭;唐雯;139-141
易经辩证观在现代舞《行草》中的运用李曼;142-144
硕士园地
润腔在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意义及应用王建瑛;李占秀;145-147
中国原创音乐剧《一爱千年》的当代意义孔瑜宸;148-150
论儒家音乐思想在钢琴音乐中的功能体现王子文;151-153
音乐教育软件在教学中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杭小羽;154-157
南音传承人的文化意识与文化行为初探薛昕昕;158-160
声乐教育中哨音发声原理探究张晓霖;161-166
学术论坛
多利亚音阶在小七和弦演奏中的运用马肖勇;孙大峰;167-170
艺术指导对歌剧钢琴缩谱的合理化改编孙黎;171-173
性格心理特征在声乐活动中的影响与调整——以荣格的“内外倾性格类型论”为例陈喜红;田莉;174-176
筝乐传播的媒介分类与特征探究侯玉喆;177-180
弗拉门戈在西班牙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张倩;181-183
中国歌剧“女角儿”表演艺术——以《原野》金子扮演者万山红为例陈可欣;郭建民;朱艳华;184-188